|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唐尧故地

唐尧故地

关键词:翼城在线,翼城,翼城文化文献记载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古代许多文献、《平阳府志》、历代《翼城县志》及国内大型权威辞书大多记载古唐国的地望在今翼城一带。
  一、《括地志》载:“故唐城,在翼城西二十里,为尧裔子所封者也。”故唐城即唐城村。
  二、《诗经注解》曰:“唐国,本帝尧旧都,在禹贡冀州之域……周成王封弟唐叔虞为唐国。”
  三、《平阳府志·建置沿革》载:“《括地志》曰:唐故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故春秋称翼。高辛氏崩,子挚立,挚不能君,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尧都平阳,国号唐,以其地在平水之阳,故曰平阳。翼、绛、曲沃皆其畿辅地也。” 
  四、《平阳府志·建置沿革》载:“夏之世,尧有苗裔刘累以豢龙事孔甲嗣以醢龙懼罪去之鲁县,在今汝州,鲁山一带曲阜县。夏后遂封刘累之孙为唐侯,以奉尧祀翼夏墟也。故曰封在大夏之墟。”
  五、《平阳府志·建置沿革·翼城县》载:翼,“古尧始封国。虞封尧子于此。夏商因之。周唐乱,周公灭之,成王封弟叔虞于此,是为唐叔……”
  六、民国18年《翼城县志·建置沿革》载:“翼在禹贡冀州之域。尧受封于此,号陶唐。禹封丹朱于此,因名曰‘唐’。今县西唐城村,其故都也。至周成王五年,唐有乱,周公灭之,迁尧子孙于杜。成王戏剪桐叶为珪,封其弟叔虞于唐,建都翔翱山下,以山形如鸟舒翼,故名翼城,即今之故城村是也。自尧至此皆名唐……”
  七、民国18年《翼城县志·沿革考》载:“《通志》:帝尧,高辛氏第二子。母帝喾四妃陈丰氏曰庆都,感赤龙之祥,孕,十有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名放勋,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耆,故姓伊耆。年十三佐帝挚,受封于陶。十有五封唐为唐侯,合翼于浮山南为国,而都浍南之尧都,后迁于晋阳。年十有六以侯伯践帝位,都平阳,号陶唐氏。”
  八、《辞海》载:“唐,古国名,相传为祁姓,尧的后裔,在今山西翼城西,为周成王所灭,后来作为其弟叔虞的封地。”
  九、《辞源》称:“唐指唐尧,即陶唐氏,或诸侯国名,今山西翼城县西有古唐城。”
  十、《汉语大辞典》称:“唐指西周诸侯国名,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有古唐城。”
  十一、《汉语大字典》称:“唐为古国名,相传为祁姓,尧的后代,在今山西翼城西,为周成王所灭,后作其弟叔虞的封地。”
  十二、《中国历史大辞典》称:唐为“商代方国,祁姓,相传为尧之后裔,都今山西翼城县西唐城村,为周成王所灭。封其弟叔虞于此。都今山西翼城县西唐城村。《史记·晋世家》:‘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子燮,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毛诗谱》),此后称唐为晋”。

专著论述

  除上节府志、县志及大型权威工具书中关于唐及唐国的记述外,近代一些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专著也认为唐或唐国是在翼城无疑。
  薛新民著《唐尧文化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著名考古专家薛新民在其专著《唐尧文化与中国文明的起源》第三节关于唐尧部族活动的地域中说:“‘唐’的地望,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据统计共有七说,仅有一说在河北唐县,其余皆在山西。如翼城说、平阳(临汾)说、永安(今霍县)说、安邑(今夏县)说、晋阳(今太原)说等。这些地名中,晋阳其实以晋水而得名,‘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由此可以推知晋阳实为平阳,在今临汾以西,太原称晋阳乃是后来的事。依此则唐的地望南不过夏县,西临黄河,北不越霍山,东不出翼城,比临汾盆地的范围略大一些。”就在这一节中,关于唐尧的居地,薛先生说:“根据对唐尧居地的文献记载,大部分学者相信尧居晋南。甲骨文中,作为地名的唐不下10余条,而周初叔虞所封之唐在晋南,则唐尧在山西晋南最有说服力。至于唐尧的居住地为什么会有山东和河北的说法,我们认为可能是唐尧部族兴盛时期,曾接纳了这些地方的一些文化因素,后世对此的记述中将这种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误认为是主体的延续。”
    李孟存、李尚师合著《晋国史》     山西师大历史系晋国史研究室主任李孟存等人的专著《晋国史》,在其第一章第一节“叔虞封唐”中说:“殷周之际,在今天山西省南部的翼城、曲沃、绛县、襄汾、侯马之间,有一个古老的小国,历史上称其为唐国……古唐国境内的浍水水量丰富,不仅可以灌溉两岸良田,而且兼有水运之利。古唐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一段文字将它的历史追溯到传说中的唐虞时代……”
    刘泽民著《山西通史》     刘泽民、原崇信等主编的《山西通史》,是近年来出版的最具权威的山西历史专著。这部专著在第六章第二节中的“叔虞封唐”中记载:“殷周之际,在太岳山西麓的浍河中上游流域有一个古老的小国,史称唐国。唐国的范围大约在今翼城、曲沃和绛县之间,其中心区域当在浍河上游的翼城。古唐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从《左传·昭公二十九的》的记载可知,其先祖就是陶唐氏,即唐尧部落。唐国在夏、商统治时期也曾多次迁徙,直到商代后期才在浍河上游建立了唐国。周武王克商时,古唐国也被征服,于是唐国被周朝保留了下来,这在《大丰簋》铭文中已有记载。与此同时,在晋中盆地的太原也有一个称为‘北唐戎’的唐国,但与上述唐国仅为同名,其文化内涵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古唐国因参与管叔、蔡叔发动的武装叛乱,被周公派兵消灭。周公把唐室的王公贵族都迁到了王畿附近的杜,故又称唐杜氏。为了加强对这一带的统治,周成王就把其弟叔虞分封于唐,这就是晋国及唐叔虞的来源。”
    刘义农等著《新编白话二十五史》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刘义农、韩泰伦主编的《新编白话二十五史》第一卷先秦篇中言:“尧,又称唐尧,陶唐氏,名放勋。祁姓,或说姓伊祁氏。母为陈丰氏女,名庆都。一说‘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 南,寄于伊长儒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初居于唐,后居于陶,都平阳。唐即西周初所灭的唐国,在今山西翼城西。”

地名佐证

    县境内许多与帝尧时代相关的地名,为古唐国在翼城提供了佐证
    等等...

陶唐遗风

  尧和他的氏族成员在古唐国制陶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而且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实用制陶工具和技术。翼城砂锅历5000年仍享有盛誉。民国18年《翼城县志·物产》载:“砂锅沙壶,皮薄质细,久为社会所称道,行销河东,早经驰名,此为尧都一村独享权利……”尧都砂锅的制作技术代代相传,不改其制。捣泥用的“端锤”,为一块方木头,传说是尧王的“玉玺大印”,后安上把,成了斧头形,但仍叫“尧王玉印”;拍砂锅用的“端板”,形似帝王传令金牌,称“尧王金牌”;压整砂锅形状用的压板,大小、长短、宽窄都很像大臣朝见帝王的笏板,俗称“朝王板”。尧都砂锅是尧留给翼城的一块文明印记。与此同时,尧令他的异母胞弟后稷带领百姓事农耕,勤稼嫱,大力发展农业。“统肇王基功崇平地,源开粒食德大配天”,后稷被尊为农业之祖,俗称“仓谷爷”。翼城自古就有每年农历正月二十过填仓节(添仓节)的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用稀面摊成薄饼,里面裹上菜馅,卷起来以油煎熟食之,俗名叫“卷卷”,以此祭祀仓谷爷。
  尧在古唐国还实行严明的赏罚制度。传说尧子丹朱为唐侯后,骄奢淫逸,欺压百姓。丹朱常与一帮人在浍水中尽情游乐,船行驶到岸仍让船夫将船拖上岸行走。船夫只好请农夫帮忙拖船,拉船的人在地面上死拽硬拖,挥汗如雨,累死累活,丹朱却在船内哈哈大笑。及行至数里后,船底帮分家,才无奈作罢。尧得知后,严厉惩罚了丹朱。今尧都村北有一个簸箕形的小山坡,相传就是当年尧惩罚丹朱的地方,被称为奖罚台。不过,丹朱的这一恶行歪打正着,后来,“旱地划船”成为民间的一个重要社火活动项目。每年正月十五闹红火,跑旱船是必有的项目之一。旱船是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用竹杆扎起来,再蒙以彩布,姑娘站在中间,肩系彩带如同坐在船中,另有人拿着桨,做划船的姿势,随着导引,姑娘驾船行进,船翁做各种滑稽动作逗观众,十分有趣。这是尧子丹朱旱地行船沿袭至今的习俗。尧都村为纪念尧,将惩罚丹朱的地方列为“禁坡”,禁种粮育林,禁放牧畜禽。将每年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定为开山祭尧日,举行祭祀仪式时,只有乡绅、族长才有资格登上“祭天楼”。故村里绝大多数人即使活了百岁,也没有登过祭天楼。
  旧时,翼城各地的门额上多题写“守唐风”、“世守唐风”、“固守唐风”、“陶唐遗风”等匾额,反映了县人通古至今禀赋着唐尧之遗风。《左传》季札观周乐,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诗经》载:“唐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思深远,有尧之遗风焉。”《史记》云:“水深土厚,民性多刚直,好气,任侠。”清代翼城县志载:“翼水土深厚,故其俗朴质。地多刚壤,故其民武悍,有先王克俭之遗风……。”柳宗元《晋问》载:翼人“俭啬”、“善让”、“好谋而成”、“和而不怒”,此尧之遗风也。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634707339 传真:0357-4981999 邮箱:1067997156#qq.com
地址:山西翼城县翔翼大街 邮编:043500
Copyright © 2004-2024 翼城在线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