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晋国古都

晋国古都

关键词:翼城在线,翼城,翼城文化,晋国古都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文献记载

  《左传·隐公五年》载
  “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这是《左传》对晋都“翼”的最早记载。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翼,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辞源》载
  “翼,晋旧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
  《史记·晋世家》载
  “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名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
  《辞海》载
  “唐叔,周代晋国的始祖。姬姓,名虞,字子于。周成王弟。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给他,包括以前夏代建都地区,并赏给怀姓九宗。其子燮继位,因南有晋水,改称晋侯。”
  “晋,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周成王弟叔虞,在今山西南部,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于绛(今山西翼城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晋文公改革内政,国力富强,成为霸主。晋景公时迁都新田(今山西省曲沃西北),亦称新绛,兼并赤狄,疆域大有扩展,有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春秋后期六卿逐渐强大,互相兼并。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分。晋,山西省的简称。因春秋时晋在此建国而得名。”
  “绛,古邑名。(1)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翼城东。晋称侯自曲沃迁都于此,孝公改绛为翼,献公增筑都城,方二里,至公元前585年景公迁于新田,也叫做绛,因此称为古绛。(2)春秋晋地,在今山西曲沃西南。晋景公自绛迁都至新田,亦称新绛。” “翼,古邑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翼城南。晋穆侯自曲沃迁都于此,本名绛,孝公改为翼。公元前718年曲沃伯以郑人,邢人伐翼,即此。”

叔虞封唐

  翼城上古名唐,乃古尧始封国。尧即天子位于平阳,此后历经夏、商,为尧之后裔刘累及其子孙的封地。至西周成王即位后不久,古唐国参与了商纣之子武庚发动的叛乱,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040年),周公举兵灭唐,迁古唐国君主和贵族于杜(即今陕西长安县东南),称其为唐杜氏。周成王将其同母弟姬虞封到唐地,初都龙唐,建立起山西境内第一个屏藩周室的军事重镇。《史记·晋世家》载有“剪桐封国”的故事。其实,剪桐就是剪灭唐国。唐与桐在三代文字中极易混淆,由于后儒的讹传,遂使这个故事演义得活灵活现。唐在商代晚期是一个方国,曾发展得颇具实力,它是夏人的后裔所建立的国家,位于夏故地,正是文献所谓的“夏墟”。故周成王分封叔虞时“命以《唐诰》”而“启以夏政”,因唐国的周围都是戎(狄),故命其“疆以戎索”。叔虞所封正是尧始封唐并赐唐侯的故唐之域,国号仍称唐。
   翼城旧志载:叔虞封唐后的都城最初在县西的龙唐,后迁至县东南的故城(非“绛”)。这与《史记注译》的注释基本一致。1958年,兴修农田水利,在翼城县东南的北常村、涧下村、南庙村、故城村一带,发掘出土了一批较完整的春秋时期的古器皿和一些破碎的青铜器片;沿着土层,逐步发掘出了一座古城的范围和城池结构的外貌。当时把这些情况上报到中国科学院和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中科院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先生,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的著名考古学者张颔、王泽义等先生,先后到翼城进行考察。张颔先生说:“这是一座古城遗址,从它的结构形式和它的占地面积来看,可初步断定它是春秋后期的诸侯领地城。”和这座古城紧相连的南边,有一座小城叫桐城堡,在桐城堡与古城之间有唐叔虞祠。抗日战争前,这座古祠堂还在,殿上悬有“剪桐开国”的匾额。相传这里为“古地”,因为在唐叔虞祠堂的背后石根基上刻有“古地”二字。由于战乱,此祠已不复存,遗址尚在。古时翼城故城村建有叔虞祠,且各地到处都建有汤(唐)王庙,还有唐侯祠、唐城里、唐城坊、剪桐里、剪桐坊,翼城故衙道街过街钟楼上有“剪桐封国”钟楼门额,且翼城历来以“桐水”、“桐封”、“桐城”或“桐封人”自炫,都确切证明叔虞封唐在翼城。

燮父改晋

  晋国建号始于叔虞之子燮父。成王封其同母弟叔虞于唐,初都今里砦镇唐城村(另说为今南唐乡龙唐村),寻徙今县境东南翔翱山下故城村,至其子燮父因其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自称晋侯。民国18年《翼城县志》载:叔虞封唐“初都龙唐,寻徙翼地……”又云:“其所谓‘翼’今之故城村也。”
    关于燮父改唐为晋,史学界曾有晋水说、献嘉禾说(李孟存主此)、善射说(马剑东等主之)。晋国得名实缘于晋水,而这晋水并非太原晋祠一带之晋水,而是今南梁故城一带的涧水,“涧”“晋”音近,涧水即古时晋水。据考证,在今故城曾有座小城名“桐城堡”,在堡南有一水环绕,名曰天河,是由滦水和翔翱山上下来的洪水汇合而成为浍河支流。民国18年《翼城县志》云:“天河发源于寺儿口,经牛家坡北,名曰池后头沟,宽约五六丈,及至滦池西,为一大河滩,再下即成河,俗名天河,与滦水源极近。自此沿河出水,清流不断,即天旱时亦未干焉……”又云:“按此水名为滦水,因当初有栾宾生此,后栾成子死于晋哀侯之难,小子侯嘉其志,赐以此为祭田故名……又,翼之滦水即晋水也。滦水所经今有晋峡二村,晋古音‘箭’,今人读为‘晋(前)峡’而伪写‘涧下’耳。”然班固《汉书·地理志》且误载此晋水为太原晋祠之晋水。刘泽民主编的《山西通史》卷一《晋的来历》说:“晋国实缘于晋水。但这里所说的‘晋水’,绝不是太原西南之晋水,而是地处古唐国范围的晋水。”降大任所著《山西史纲》在其“晋国建号与地望”中也云:“此晋水在何处?一曰即太原晋祠之晋水,然太原在晋中,不在晋之地望晋南翼城一带。”一些文献中曾记载在尧墟南面有晋水。唐尧之墟在考古上已证实即今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如果考虑到唐尧部落的活动范围是以陶寺为中心的汾河河谷地带的话,那么,翼城及其西北,包括曲村遗址在内,都属于尧墟范围。正如清乾隆年间曲沃县令张坊《咏晋都》诗云:“故城城外看流泉,唐叔初封始卜迁。改国昔因池浩瀚,作宫曾爱水迴旋。阴阳相似居豳旧,兆吉还同定鼎年。漫话太原悬瓮出,何如此地涌清涟?”

晋世系

  晋国自叔虞封唐至三家分晋共传承38位国君,其中晋景公迁都新田前,在翼城共传承26位国君。为反映晋国世系全貌,将38位国君世系秩谱均记述于此。

晋都变迁

  唐叔虞始封于唐,初都于今南唐乡龙唐村(也有一说为今里砦镇唐城村)。
  翌年,卜迁于今县境东南翔翱山下南梁镇故城村一带。因村东山形如鸟舒翼,故而自古名为翼。又因其境内有晋水,其子燮父继位后,改国号唐为晋。
  燮父继位数年后,因故城一带位处浍水上游,交通不畅,统治不便,便将国都向平坦开阔的浍水下游转移,在今天马—曲村一带(或苇沟—北寿城一带)营建都城。因为其所建新都的宫室规模逾制,引发周康王的不满,周康王便派使臣严责燮父,燮父便仍居故城一带的翼都,名曰晋城。
   燮父之子武侯迁绛,即今天马—曲村一带(或苇沟—北寿城一带)。因这里与南面的绛山(又称紫金山)遥望,其山土石皆为绛(赤红)色,武侯便称此地为绛邑(也有一说是从南梁故城一带的高处迁此,有“降”之意,古“降”与“绛”通)。自武侯宁族至昭侯伯9代国君都于此,并连同晋侯燮父葬于国都附近。
  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引发了“曲沃伐翼”之争,昭侯被杀于绛都,其子孝侯无力对抗,便回迁于翼(即今南梁镇故城一带),自称翼侯。孝侯至晋侯湣5位国君都此。但也有学者认为,回迁的“翼”不在今南梁故城,而在今苇沟—北寿城一带,因处于翼绛之间,而名绛翼。但大多学者认为昭侯从天马—曲村一带迁到苇沟—北寿城一带做为防守曲沃的小宗政权不太可能,因为此时小宗的桓叔、庄伯、曲沃武公盘踞曲沃,与翼政权对立,远不如故城有利,故回迁故城一带的翼都可能性较大。
  前678年,武公灭翼,年余武公卒,其子献公即位后命大司空士蒍扩修绛城,迁入绛。献、惠、怀、文、襄、灵、成、景8君皆都于此。
  晋景公继位15年后,于景公十五年(前585)四月十三日迁都新田(今侯马市),仍称新田为绛,为相区别,而称天马—曲村一带的绛都为“故绛”,称新田为“新绛”。

晋国疆域

   叔虞封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其始封的中心地带,据北京大学考古系邹衡教授估计:“在翼城县的翔山以西,曲沃县的汾水以东,浍水以北,翼城、曲沃二县的崇山(俗名塔儿山)一带,东西长约三十、南北广约十五公里的狭长地带……”
  晋侯燮父至穆侯弗壬期间的8代国君,政绩平庸,文献记载甚少。晋在此期间的疆域仅保持在燮父时的水平,殇叔之前的晋疆界变化不大。
  穆侯之子晋文侯颇有作为,因勤王有功,成为东周初年的显赫人物。晋文侯时,其国力渐趋强盛,文侯二十一年(前760)灭掉韩国。韩在今山西河津稍北。当时,晋的西疆到达黄河,其范围当包括今翼城、绛县、闻喜、曲沃、侯马、襄汾、新绛、河津一带。
  曲沃武公灭翼后,晋国的版图比晋文侯时期略有扩张,大体为太岳山西麓以西,黄河东岸以东,北到襄汾、乡宁一线,南至闻喜、夏县,即汾水与浍河交汇地带及其周围地区。
  武公晚期,晋国的版图有了一定扩张,大体为东到太岳山脉的西麓,西至黄河东岸,南达涑水河流域、中条山之北,北抵霍山之下的洪洞赵城一带。
  晋献公初期,晋国的疆域变化不大,后经对周边扩张,至其晚年,晋的疆域大致为:今山西省境内临汾、运城两地区;南境到今黄河以南的秦岭山脉,东到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的渑池一带,西达今陕西华县、大荔、澄城一带。
    文、襄时期的疆域经过不断扩张,大体为:北界为今山西的霍州市、蒲县一线;西北以黄河为界,西南越河而达今陕西的华县及洛河流域的大荔、澄城、合阳、韩城市一线;南至今河南省的卢氏、嵩县、伊川一线;东面仍未越过今山西的太岳山脉,东南部到今河南偃师及黄河以北的修武、获嘉一线。
  灵、成时期晋的河西之界一度可能东移,有失掉今华山的可能,但基本保持了襄公末期的版图。
  晋景公迁都新田时,版图进一步扩大;北到今山西省的孝义、介休、永和一线;东部拓地较广,今晋东南全部及冀南、豫北皆纳入晋国版图,东南甚至到了今河南与山东交界的范县一带。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634707339 传真:0357-4981999 邮箱:1067997156#qq.com
地址:山西翼城县翔翼大街 邮编:043500
Copyright © 2004-2024 翼城在线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