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敬老孝亲烙心扉

  • 偶然
楼主回复
  • 阅读:7683
  • 回复:2
  • 发表于:2014/12/16 16:42:32
  • 来自:山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翼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从李密《陈情表》说开去  
       西晋时,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川东)人李密(又名李虔,字令伯),出生
六个月,其父即丧。年方四岁,舅父又挟其母改嫁,由其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为人正直,富有才干。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在宫中服役,掌管图
书。李密向皇帝上表陈情,叙述自己幼年的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感情
。是年李密四十四岁,祖母九十有六。“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尽节于陛下
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申述自己不能应诏之由,辞
意恳切。这就是著名的《陈情表》。晋武帝看过此表后,深受感动,赏赐给李
密奴婢二人,侍奉其祖母,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晋武帝赏识李密的,正是其感人至深的孝亲敬老的美好品质,说明孝亲敬
老在我国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在《论语》中对“孝”的阐
述有着多层次的内涵。一是供养父母:今谓孝者,是谓能养。二是敬重父母:
孔子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孝”从“养”到“敬
”的道德深化,彰显出了敬老的伦理意义。三是“孝”的“愉色”,即是晚辈
对长辈“供”、“敬”是发自内心的,出自挚爱,和颜悦色地、自觉自愿地做
出孝敬父母的行为。四是立身行事的尽善尽美,这就使“孝”的家庭道德行为
,具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敬老文化更多地融入了时代精神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今年是我国“敬老月”活动开展
五周年,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我们必须看到,由于生产方式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民主政治替代封建
“孝”治,加以百多年来文化斗争的冲击,敬老文化基础大为动摇。老而无养
,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年人由权威转变为弱势群体。过去老年人在家
庭中地位较高,处于家长位置,住上房,受尊敬;如今是年轻人一成家,老年
人就住偏房,逐渐边缘化,家庭养老中崇老文化的色彩逐渐淡化。从社会上看
,我们年轻时,对年长者和老一辈的尊重都是发自内心的,深感他们阅历广,
经验多,贡献大,从思想到行为尊敬他们;现在的老年人,在相当多的青年人
的眼中,成了“老保守”、“落伍者”、“思想僵化”的代名词。针对现实中
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养老敬老要求,原为养老理论支柱的孝道文化
,现在要从一种家庭伦理上升为一种社会伦理,形成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一同
协力解决养老困局。敬老文化还要与道德教育、舆论倡导和利益驱动几者有机
结合起来,使家庭和社会成员都要尊敬老年人,认同老年人较高的家庭和社会
地位,共同尊重老年人的历史贡献,感恩于年高德劭的老年人积累起来的经验
、知识和技能,使老年人从物质到精神都能得到保障和满足。
    前些年,一首《常回家看看》,风靡祖国大地,就因为它唱出了所有老年
人的心声,并且也被广大青年所认同。常回家看看,包括所有儿女,自然也包
括英雄、模范、社会知名人士和各级领导干部。媒体上经常报道有些人因为“
工作忙碌”顾不得看望、照顾重病中的父母,甚至使一些老人临终时也未能见
到日夜祈盼的儿女,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令人在敬佩这些模范行为的同时
,总使人感到有些美中不足。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在现实生活中,除了
极少数特殊岗位、特殊时段,总是能挤出点时间,照顾或看望患重病的老人的
。尽可能不要给自己留下终生的遗憾。需知“善事父母”是中华孝文化的精髓
。尊敬老人、感恩父母,同样是所有做儿女的应具有的美德。作为老年人,也
应该关爱年轻人,使“孝”与“慈”相辅相成。同时要主动以“参与”的形式
,借助大众媒体、公共设施、娱乐设施,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精神愉悦为目的的
各种活动和游戏。如读书、阅报、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和棋牌娱乐等,由
“受体角色”变“主体角色”,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和“老
有所乐”,安享晚年。    转自《今日翼城》 侯桂柱
该问题处于未解决状态,马上帮楼主解答!我要回答
  
  • guest10919231
  • 发表于:2014/12/17 10:26:30
  • 来自:山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